【制药网 行业动态】近期,一场全国范围内的中成药价格治理行动正轰轰烈烈地展开。自 2025 年 7 月 9 日《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发布后,多个省市积极响应,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对中成药价格进行规范治理,一系列高价中成药和有名大品种被点名,引发了医药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7月24日,广西药品集团采购服务平台发布的《关于开展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为进一步规范中成药挂网价格管理,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根据《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要求,将针对 169 个高价中成药开展挂网价格治理工作。通知要求相关企业以 “省内最小每日费用” 为基础折算红标、黄标包装价格,并于 7 月 30 日前完成中成药挂网价格调整。
7 月 23 日,黑龙江也宣布对中成药进行价格治理,根据该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的通知,将开展部分挂网中成药、未过评仿制药价格风险治理工作。其披露的中成药风险价格药品目录显示,价格虚高的中成药共 123 个,每日费用与省内最小每日费用的价差倍数最高可达超 915 倍,涉及吉林省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小活络丸,如此巨大的价差令人震惊。
除了广西和黑龙江,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河北、吉林等多个省份此前均已陆续宣布开展集中治理中成药价格工作。
《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文件显示,经初步测算,当前全国挂网的 8.8 万余种中成药中,有个别中成药在部分省份的日均治疗费用是该省同种药品最低日均治疗费用的 5 倍以上。这一数据凸显了中成药价格乱象的严重性,也正是此次全国性价格治理行动的重要原因。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引导相关企业主动规范价格行为,调整至合理价格水平或依本地区挂网规则采取相应措施。
中成药是以
中药材为原料,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药物,通常包括片剂、颗粒剂、膏剂和胶囊等多种剂型。长期以来,部分中成药因疗效和安全性不确切、价格高昂受到质疑。在本次价格治理的相关文件中,就有不少令人咋舌的案例。在宁夏,一款安宫牛黄丸的挂网价为 998 元 / 丸,按每日用 1 丸计算,日治疗费用为 998 元,是同种药品最低日费用的 11 倍。在内蒙古,一款安宫牛黄丸日治疗费用为 1898 元,比最低价高 1800 多元;一款双黄连注射液和一款复方丹参片价格均是最低价的 100 倍以上。这样的高价不仅让普通患者难以承受,也给医保基金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还与中药材原料乱象相互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对中成药价格进行治理迫在眉睫。
从各地发布的治理清单来看,不少被点名的都是有名的大品种。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医药采购网公告显示,该自治区专门 “点名” 板蓝根颗粒,要求各企业需对照板蓝根(无糖型)药品说明书中 “1—2 袋 / 次,一日 3—4 次” 的用法用量,依据 “中成药日治疗费用不高于 5 元” 的原则进行价格调整。日治疗费用低于 5 元的,价格治理按 5 元计,即 5 元,8 袋 / 日,每袋 0.625 元。并且按照药品差比价规则(无糖型 / 有糖型 = 1.1),准确计算板蓝根颗粒(有糖型)的制剂价格和包装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被点评的企业也是行业内的大企业。广西壮族自治区披露的治理清单中,包括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香砂养胃丸、阿胶、柏子养心丸,太极集团子公司生产的牛黄解毒片、川贝枇杷糖浆、人参归脾丸等;吉林省披露的名单中,同样有宏济堂生产的柏子养心丸,此外还包括华森制药的小儿咽扁颗粒、广誉远子公司生产的西黄丸等。这些企业的产品被纳入治理范围,充分体现了此次价格治理行动的力度和决心,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名气高低,只要存在价格虚高问题,都将被纳入规范治理的范畴。
业内认为,对于相关企业而言,短期内可能面临不小的价格调整压力,利润空间会受到一定压缩,尤其是那些原本产品价格虚高的企业,可能会经历一段阵痛期。但从长远来看,这场价格治理行动有利于规范中成药市场环境,促使企业摒弃依靠虚高价格获取利润的模式,转而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方式增强自身竞争力。这不仅能让中成药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减轻群众的用药负担,也能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推动中成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