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在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浪潮中,抗体偶联药物(ADC)凭借优势,成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焦点赛道。中国企业凭借技术突破、管线深耕与国际合作,正不断 跨越,一批头部企业正在重塑 ADC 领域的全球竞争格局。
在 ADC 研发企业中,科伦药业以 “上市产品兑现力 + 国际合作深度” 奠定行业地位。其 TROP2 ADC 芦康沙妥珠单抗,已覆盖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 EGFR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 / 三线治疗,2025 年一季度 43.9 亿元的营收规模与充裕现金流,为管线推进提供坚实支撑。在研管线中,SKB264(TROP2 ADC)已进入国内 NDA 阶段并新增 HER2 阳性乳腺癌适应症,SKB410 对标全球已上市的尿路上皮癌 ADC 药物 Padcev,通过 OptiDC 平台对连接子与毒素载荷的优化,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而与默沙东达成的超 118 亿美元全球合作,更是其技术实力的国际背书。
荣昌生物则HER2 ADC 维迪西妥单抗获 FDA 突破性疗法认定,尿路上皮癌适应症欧美上市在即,2024 年 15 亿元的销售额验证了商业化潜力。管线布局上,RC108(EGFR 靶向 ADC)直击耐药难题,RC118(Claudin18.2 ADC)借助 “旁观者效应” 扩大杀伤范围,覆盖胃癌、卵巢癌等多个实体瘤。与 Seagen 的合作首付款为研发输血。
在技术领域,百利天恒打开想象空间。其 BL-B01D1 作为 EGFR×HER3 双抗 ADC,突破传统 ADC 的生物标志物筛选限制,在鼻咽癌 III 期临床中成功达终点,10 项适应症中有 5 项获突破性疗法认定,展现出 “广谱抗癌” 潜力。与 BMS 达成的 84 亿美元总交易额(含 8 亿美元首付款)及 59 亿元现金储备,构筑了高财务安全边际。管线中 BL-M11D1 在中美同步推进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不过 III 期完整数据的读出(2024 年 ESMO/SABCS 大会将成关键节点)仍是市场关注焦点。
华东医药则聚焦靶点创新。其 HDM2020(粘蛋白 - 17 ADC)作为针对该靶点的 ADC 药物,在 I 期临床中对胃癌、鳞状 NSCLC 模型展现突出疗效;HDM2012(FGFR2b ADC)获 FDA 批准进入 I 期,中美双报策略加速国际化进程。2025 年一季度 107.4 亿元的营收与充裕现金流,叠加与 ADC 领域 CRO 头部的合作提升了临床效率。
新诺威依托母公司石药集团的商业化网络,走出差异化管线路径。其 SYS6010(EGFR 突变 NSCLC 二线治疗)已进入 III 期,同步探索野生型肺癌及消化道肿瘤;DP303c(实体瘤 ADC)推进关键 III 期。2025 年一季度 17.5 亿元营收、15% 的研发投入占比,显示出稳健的研发转化能力。
百济神州以 “全球化布局” 构建竞争壁垒。3 款 ADC 在中美澳三地同步推进,BG-C9074 覆盖乳腺癌、卵巢癌,BGB-C354 联合 PD-1 疗法探索肺癌、头颈癌,全球多中心 I 期研究的严谨设计保障数据透明度。2025 年一季度 80.5 亿元营收、超 40% 的研发投入占比,为长期研发提供支撑。
迈威生物聚焦经治患者的未竟需求,9MW2821(拓扑异构酶 ADC)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经治人群,II 期临床数据即将披露,尿路上皮癌扩展潜力值得期待;7MW4911(消化道肿瘤 ADC)中美 IND 同步受理,国际化路径清晰。
微芯生物则瞄准技术跨界创新,其 NW001(表观免疫 ADC)将表观遗传调控与免疫激活机制结合,推动国内 ADC 技术新方向,计划 2025 年提交 IND 申请,有望在 ADC 的 “下一代技术竞赛” 中占据先机。
当前,中国 ADC 企业已形成 “技术平台多元化、靶点布局差异化、国际合作常态化” 的发展格局。TROP2、HER2 等成熟靶点竞争加剧的同时,Claudin18.2、粘蛋白 - 17、表观免疫等新兴方向正打开增量空间,双抗 ADC、多靶点协同等技术突破则持续刷新治疗边界。
然而,临床数据的最终验证、商业化能力的兑现、现金流的平衡仍是普遍挑战。在全球 ADC 市场规模预计 2030 年突破千亿美元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能否凭借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抢占更多市场,既需要管线研发的 “硬实力”,也考验商业化落地的 “软实力”。未来,随着更多 III 期数据读出、海外上市节点临近,中国 ADC 赛道的分化与整合将加速,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评论